一、 基本概念

  防水意識的發展

建造物防水概念的衍生,是來自於人類的基本防水意識的演進,而基本防水意識就是人類受到風雨侵襲的自然反應所累積形成的經驗(意識);下雨時人們會自然的尋找避雨的地方或遮雨的方式;雨具(雨傘、雨衣、雨鞋)因而被發明,天候較差時人們為了預防被雨淋濕的不舒服感,外出時會攜帶雨具,風雨較大時雨傘的功能不足人們會選擇穿雨衣、雨鞋,騎機車不能撐傘就會選擇穿雨衣及雨鞋。

 

當手錶淋到水後錶蓋會起霧;因而造成內部生銹故障,防水錶因應而生,因為防水錶無法耐深水壓,接著潛水錶也被需求,這些雨具、防水錶、潛水錶就是基本防水意識的演進。另外在生活用品方面也可察覺到杯子、水桶、水缸到大水箱;馬車到汽車也都蘊含防水意識的發展。

 

觀察分析這些雨具、裝水用品、防水錶,甚至汽車、火車等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示呢?這些雨具、裝水用品、防水錶等從它們的防水功能與特性我們將可以發現什麼呢?與建築物的防水有什麼關係呢?

 

依性狀歸納-四大要點

  功能性>水進不來、水出不去

首先我們可以發現雨傘、雨衣、雨鞋、防水錶、汽車等構造物基本上就是不讓水進來的功能;裝水用品的杯子、水桶、水箱基本上也可看出是不讓水出去,也就是說防水的性狀概分不讓水進來、不讓水出去,這種達到讓水進不來與讓水出不去的功能性,我們可稱之為防水功能。

  構造材質>具抗水性

構造物的材質為了因應功能需求不管擋水或裝水性質;我們可得知其共同性質就是抗水性,依應用需求及造型,選擇適當的抗水性構材;如玻璃、不銹鋼、塑膠均具抗水性,木桶應用木板的性質使接縫密合而達到裝水的功能,紙杯是紙的表面經過斥水處理應用其短暫的抗水能力。

  構造完整性>一體成型、組合形成一體

不管是不讓水進來或是不讓水出去的構造物一定有它的造型。而玻璃杯、不銹鋼杯、塑膠杯它們的造型建構是一體成型,但規模較大的構造物多數是組合形成一體,人們會依材質、規模大小、製造技術來設計。雨傘是支架結構結合雨傘布組合形成遮雨水的造型,木製水桶是由數片木板組合形成一體,因此我們可歸納構造物的成型不外這兩種性狀>一体成型或組合形成一體。

  適當的構造強度

紙杯與水箱由於應用與規模的大小不同,對材質與構造強度的需求當然也不同,紙杯只是短暫使用且裝少量的水,水箱是長久儲存大量的水不但要計算構造強度更要高抗水性。不銹鋼杯不但有高耐水性、耐摔、耐高溫及低溫,應用上防水功能具有高信賴度。

 

二、    營建防水基本概念

綜合歸納上述的四大要點至少可得知,構造物的造型設計、構材的抗水性、建構的完整性以及構造強度都足以影響構造物的防水功能。

1.   構造物的造型

構造物的造型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不讓水進來;一種是不讓水出去。

不讓水進來的在造型上除了阻擋水的侵入外應考量颱風、豪雨的威力與排水機能,不讓水出去的應考量受水、泛水的高度。

2.   構材的抗水性

構造物雖然有良好的造型再來應考量構造物的材質;不漏水防水就成功了嗎?防水應考量短、中長期的效果,不漏水還不能表示防水功能的優異性,構造物材質的抗水性影響中、長期的防水、耐水效果。

3.   構造物的完整性

構造物的成型不外一体成型或組合成型,一体成型的構造物表示無接縫;若材質沒有缺陷時它是具完整性的,而水是無孔不入的,構造物只要具完整性水就無法進入。組合成型的構造物因為是組合必然產生接縫,接縫若密合就形成一體;具有完整性水就無法進入,所以構造物的防水基本條件之一就是構造的完整性;水就無法進入或出去。

4.   構造物的強度

構造物的設計都應考量其耐用性、耐久性,構造強度、環境條件與維護保養直接間接影響構造物的耐用年限。在台灣構造物的防水功能應同時考量地震對構造物的影響。

 

 

就「防水」此名詞而言只是一個功能性,談論「防水」應有一個構造體與存在的環境才方便論述,防水設計或防水修繕都需要先理解建物的構造,從構造物的造型、構造材質探討,再者如何建構或分析構造物的完整性,研討防水措施或對策。換句話說,防水應從構造物的規劃設計開始,考量構造物的造型、建構材質、營造程序,不讓水進來的稱為外防水;不讓水出去的稱為內防水,有系統的考量防水措施、施工計畫;外防水>防水層應設計於構造物外側;內防水>防水層應設計於構造物內側,如何配合營建工程系統化管理依序進行施工,將構造物確實組合形成一體以達到構造的完整性,這是防水應有的基本概念。

 

l  防水功能的前提-造型設計

l  防水功能的基礎-構造材質

l  關鍵在於構造的-完整性

l  防水耐久性在於-構造的強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迦得防水 的頭像
    迦得防水

    迦得防水/房子漏水/防水/壁癌處理/外牆拉皮/窗框滲水/高空作業抓漏

    迦得防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